第371章 朝野问罪,道观问路(1 / 2)

斩邪 南朝陈 1183 字 11天前

陈三郎逃离泾县,没有入京,而是去了雍州,这消息掀起轩然大波。诸多大臣义愤填膺,纷纷上书呵斥他目无朝廷,不把法纪放在眼里,此等行径,已是大罪!

吏部尚书徐守义上奏,其中有词曰:朝政纲纪,中有大义。为臣者,当为君分忧,死而后己!陈原身为臣子,擅离职守,为一罪;无故恶封疆大吏;为二罪;既犯罪错,不思悔改,潜逃之,为三罪……

简直把陈三郎视为十恶不赦的天下罪人。

这奏章引得不少大臣附议,纷纷上书应和,都主张把陈三郎抓回来。

只是陈三郎去雍州了,该怎么抓却成为了问题。众所周知,现在的雍州是什么状况,官府体系早垮了,蛮军、贼寇、义军、修罗教……各种势力交缠,兵荒马乱的。

雍州沦陷,朝廷力有不逮,自知在短时间内无法收复,就很聪明地广发公告,但凡在雍州站得住脚的义军,便可上书申请朝廷封官。县令、同知、甚至知府都没问题。要是谁有本事,能一统雍州,又愿意效忠朝廷的话,直接就是刺史大人了。

反正目前发放的都是官帽子,不用真得给钱给俸禄。

此举意在号召留在雍州的民众奋起反抗,从而能不断削弱蛮军的力量,给朝廷大军创造机会。

还别说,还真起到了不错的效果。雍州境内,义军成千上万,达到一定规模的队伍就有十多杆旗号。

当然,这也与蛮军的暴虐无道有关,不给活路,肯定得抗争。但无可否认,官帽子的吸引力也不小。平常时候,只有千辛万苦考功名是唯一路径,现在富贵险中求,有了新的盼头。

石破军攻占雍州,只顾席卷收割资源,掳掠青壮,强迫入伍,真如蝗虫过境一般,并不治理地方。过境之后,哪管它白骨遍野,洪水滔天!只在个别比较重要的城中留下兵力来镇守。比如说雍州郡城内,便留有五千精锐。别的地方,基本无人留下。

这些空白地方就成了义军目标,有时候为了抢占地盘,义军之间发生激战,互相兼并,也是稀松平常的事。

当初苏镇宏能长占崂山府,实属难得。

义军涌现,与蛮军势不两立,如此一来,石破军大军的后面,便埋下了不小的隐患。

不过石破军也没有回头的意思,他起兵之时已经目标明确,便是一往无前,长驱直入,一直打进长安。

他已无路可回了,作为根基的蛮州,早已成一个空壳子,中间又隔了个雍州。

只有一路打下去,才有出路。

这等决策,或者只有石破军这样的武夫才做得出来。

雍州各方动乱,该找谁去抓陈三郎?

毫无头绪,也无把握。

此事就此搁置下来,讨论来讨论去,都不知该如何下手。

倒不是满朝文武都主张问罪,也有些人替陈三郎申辩,说他应该是身不由己,很可能受到了元文昌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