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八六章 愿在法场证菩提(下)(1 / 2)

官居一品 三戒大师 2163 字 17天前

张居正丧父一事一经传开,便成了京城官员议论的焦点,为这位改革急先锋惋惜者有,觉着是他的报应者亦有,但起先也只是人们茶余饭后,冷眼旁观的话题而已,并没有人掺和进来。

因为大明官员的丁忧守制制度,施行两百多年从不曾更易……官员一接到家中讣告,循例都要立即上疏乞求回家守制三年。皇上也会立即批复,着吏部办妥该官员开缺回籍事宜。这在百官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因此谁也没闲到多管闲事,教张阁老和皇帝该如何如何。

然而事情的发展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接到讣告至今已经四天,张居正却还没有上疏请求丁忧,只有给皇帝和太后的两道谢疏,上面也无半点丁忧之意。更让人觉着不对味的是皇帝的态度。即将大婚的万历小皇帝,以出奇的热情回应了张居正的奏疏,话里话外的慰留之意十分明显。

于是一些好事的官员,就撺掇着葛守礼,借着到张居正府上吊唁,旁敲侧击的问他,是不是过于忧伤,以至于忘了什么重要的事?

张居正被老前辈说得老脸通红,讪讪道:“这两日魂飞魄散,进退失据,有失礼的地方,还请葛老多担待。”

见他还要装糊涂,葛守礼似笑非笑道:“看来是真的忧伤过度了,连丁忧这么重要的事也忘了!”

“葛老这可就冤枉我了。”张居正道:“我已经上疏并咨行吏部,题请放回原籍守制了。”

“没有忘就好。”葛守礼意味深长道:“不能让天下人误会江陵的人格啊。”

“……”张居正无言以对。

第二天,吏部果然收到了张居正请求丁忧的咨文,尚书王崇古刚要按例批复时,却随即有宫里太监前来传旨道:‘张阁老受皇考付托,辅朕冲幼,安定社稷,朕深切依赖,岂可一日离朕?父制当守,君父尤重,准过七七,不随朝,你部里即往谕着,不必具辞。’

杨博身殁之后,王崇古便被从三边总督任上召回,接任了吏部尚书一职,以此为交换,张居正复出为次辅,张四维退居三辅。这位戎马半生的天官大人,既和首辅保持着亲密的关系,又能维护吏部的独立性,使其没有沦为内阁的附庸。仅此一点,就让他有资本笑看风云、宠辱不惊了。然而接到这道不许张居正丁忧的旨意后,他却感到了深深的不安……这是六年以来,皇帝给外廷下的第一道中旨!

之前也有过很多旨意,然而大都是例行公事,照本宣科而已,但这一道中旨,强烈透出了皇帝的自主意识——朕要你这样做!

按说皇帝的话就是金科玉律,必须照此执行。但王崇古哪敢未经请示,就开了这个口子?只要有这一次,日后皇帝就可以绕过内阁和六科,对百官发号施令。隆庆六年建立起来的良好机制,只能是土崩瓦解了……那是首辅大人以恢复祖制的名义,整顿出的一套决策机制。其内核是‘以政务还诸司,以用舍刑赏还公论’,简单说来,就是明晰中央和地方的权责,谁该管什么,不该管什么,都清清楚楚写在章程上——督抚负责本省的军政民政,六部负责统筹各省,协调方面,内阁则统筹全局,协调六部。六科监督六部政务,都察院监察百官。遇有大事以及四品以上官员的去留,则由廷推和廷议决出。为了避免拉锯、提高效率,无论廷推还是廷议,都采用投票的形势,少数服从多数。对于关系国运的重大事项,则必须要三分之二多数才能通过。廷推和廷议的结果,就是最高决策,除六科之外,连内阁首辅都无法否决。

这套机制在刚推出的时候,众人还体会不到它的好处,只以为这是首辅大人为避免独裁恶名的故作姿态之举。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很快便掌握了这套规则,并用它维护自己的利益,推行自己的主张。他们发现,尽管首辅大人还牢牢掌握着多数,但只要是得人心的提议,就能很容易得到通过。六年时间,一共举行廷议了八十七次,提出五百七十项动议,通过三百三十项……不管最后成功与否,这些决议都被推行了下去。这让官员们第一次对国家,有了主人翁的感觉,他们凭着自己的心意去改造着这个世界,这里面当然有利己的成分,可读书人的道德感,朝廷官员的使命感,使他们不可能完全利己,而是要考虑到士农工商、黎民百姓,这个社会的方方面面。

这是个最好的时代,至少对官员们来说是这样的。他们第一次凌驾于皇帝之上,彻彻底底的享受着国家的权力,这种感觉让每一个人迷醉,就算是个梦,也不愿醒来。

深感自己无法处理此事,王崇古命人备轿到内阁,找首辅大人拿主意。

沈默负手站在窗前,窗外是春光无限,王崇古却感到首辅大人如万载不化之冰,浑然不似平时令人如沐春风的感觉。

听完他的汇报,沈默长长叹一口道:“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谁都有权力提出自己的主张。你是什么看法?”

“下官并不想博名于青史。”王崇古缓缓道。

沈默眉头一蹙,还没说话,却听他又说出下半句道:“但维护纲常体统义不容辞!”

沈默神情一松,这才回过头来道:“你也不必过度反应,这件事,是非自有公论。”顿一下,又嘱咐道:“还有,不要责怪张阁老,他的心情,下面人不体谅,我们是要理解的。”

“是。”王崇古点点头道:“我与张阁老并无私怨,但如果违反守制条例,对于以孝治天下的大明来说,无异于开了一个危险的先例。现在张阁老并没有这样做,我当然不会让他置于舆论的讨伐。”

“嗯。”沈默颔首道:“你办事我放心。”

王崇古刚要告辞出来,又想起一事道:“听说俺答死了……”

“是,就在前日。”沈默点点头道:“刚刚报上来,还没有见邸报。”

“一代枭雄没有马革裹尸,却困死京城,”王崇古有些黯然道:“不能不说是悲哀。”

“他的悲哀,换来的是十年来汉蒙和平,人民安居,”沈默却没有那么多英雄情怀道:“如果都是这样,那我宁肯天下的枭雄都悲哀。”

“也是。”王崇古笑笑,正色道:“不过他一死,那些台吉们怕是要闹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