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天意(2 / 2)

混在东汉末 庄不周 3433 字 21天前

袁绍咳嗽了一声,岔开了话题:“几位大人,我们还是议一议考试的事吧。”

“有什么好议的?”袁术下意识的反驳道:“天子要重新考试,就是对叔父的不信任嘛。”

“闭嘴!”袁逢厉声喝道:“这里坐的不是你的长辈就是你的兄长,什么时候轮到你说话了,一点规矩都不懂,真是给我丢人。”

袁术被他说得哑口无言,却不敢当面反驳,气得起身出去了。马伦见了,有些不快的哼了一声,却不好多说,袁逢教训儿子虽然有指责她的嫌疑,但是名正言顺,她也不好说些什么。

袁绍心平气和的笑了笑:“叔父大人,公路就是这脾气,我们兄弟之间闹惯的,大人无须动气。”

袁逢点点头:“你接着说,关于考试,你有什么想法?”

“我想请二位叔父大人与杨公一起出面,劝说袁杨两家的未入仕子弟全部参加考试,如果可能,最好让有通家之好的子弟也来参加。”

杨赐目光一闪,似乎想到了什么。袁逢却还有些不明白:“我们几家不乏二千石,仅是质任的名额就非常多了,又何必去参加那些考试?就算通过考试,也不过是为郎罢了,能不能实任还是个未知的事情。”

袁绍摇摇头:“大人说的的确是事实,可是现在五经已经通行天下,朝廷以校订的五经取士,以后再凭师门推荐或者质任的关系入仕的可能姓会越来越小,考试可能成为主要的途径,而且我担心以后通过考试入仕会是一个最光明正大的方式,世家权贵子弟就算不考试也能做官,但在考试入仕的同僚面前,只怕会有所不逮。”

袁逢本待再问,可是见杨赐和袁隗都不吭声,好象觉得袁绍的意见有些道理,便忍下了心中的疑问,静静的坐在一旁听着。他看着这个庶出子,忽然有些遗憾,当初怎么就把他给过继到兄长的门下呢。

“天子要重考,无非是证明我袁家在里面有不光彩的举动。”袁绍接着说道:“其实依我看来,叔父不仅没有这些举动,相反还给那些士子让出了机会。别的不说,我如果要去参加考试,难道就不能占一个名额吗?那些士子受人蛊惑,不知道叔父的一片苦心,不怨自己学问不精,却道听途说,妄言叔父居心不正。他们可以胡说,我们又怎么能坐视不理?我们一起去参加考试,让他们看看,如果不是叔父宽仁,他们的机会更少。”

袁逢这时候才恍然大悟,不免有些惭愧。看杨赐和袁隗、马伦的表情,他们大概早就想到了这一点,只有自己反应最慢,还不如自己的儿子呢。

袁隗和杨赐交换了一个眼神,心有灵犀的点了点头。

……第二次考试的结果很快送到了天子的手上,天子扫了一眼,露出了无奈的苦笑。这个结果比上次的还让他不高兴,被录取的三百人中居然有五十几个是袁杨两家的子弟和门生,有近六成出自颍川、汝南、弘农诸郡,剩下的那些人就算是和他们没有直接的关系,也有些千丝万缕的瓜葛,真正出自寒门的大概只有一成。世家的力量是雄厚的,就算是不从正途出仕,他们依然能够主宰官场,从这些名单中就可见一斑。

换句话说,他能做文章的也就是二三十个人。

天子摆弄着手中的录取名单,对贾诩说道:“朕不知道这天下究竟是朕的天下,还是世家的天下。”

贾诩这次也参加了考试,算是那二三十个人中的一个。他现在已经是千石的虎贲仆射,原本不用参加,但是出于对将来的考虑,他还是参加了考试,并且拿到了一个不错的名次,在三百人中排名第一百三十二位。虽然名次不算靠前,但以他的身份来说,能从那些熟读经书的世家子弟中杀出一条血路,已经算是非常不容易了。

“陛下,汉家天下当然是陛下的天下,不过,陛下不能以一人治天下,总还要士大夫的辅佐的。”贾诩小心的说道:“这三百人中虽然有很多是世家子弟,可是恩由上赏,安排哪些人任职,还是权在陛下啊。”

天子轻声笑了,他背着手,沿着花径慢慢的向前走着,贾诩不即不离的跟在后面。天子一边走,一边想着事,过了一会儿,他突然问道:“如果每年都像这次从交州运米,可行否?”

贾诩眼神一闪,摇了摇头:“臣以为,从交州运米可解一时之急,却不能太过依赖。”

“为何?”

“这次运米,看起来所费不多,可是细算起来成本并不低。”贾诩不紧不慢的分析了一番。这次运米首先没算运费,所有的船都是官船,押送的也是水师,这些人偶尔出一次任务当然没问题,但是如果当成例行任务,必然要另外再找人负责他们原本的任务,无形中又多了开支。再者,这次运米是以解决洛阳危机为主,以前也没有人这么干过,所以宋奇才能以低价购得大量的稻米,几乎把交州诸郡的库存都扫光了,下次再去还能有这么低的价格吗?

听了贾诩的分析,天子有些遗憾的点点头,他虽然没有细算,但是很明显,如果不算政治帐,那这次宋奇交州贩米实际上并没有赚什么钱,要赚也是宋奇他们几个赚得盆满钵满,朝廷并没有赚到钱,相反还提供了水师和所有的船只。

“看来要把这作为长久的生财之计,还有些不少困难啊。”

“陛下圣明。”贾诩谦恭的说道:“不过,臣以为来往交州做生意还是可以的,稻米便宜,可是那些珠宝却不便宜。”

天子笑了,连连点头,这次宋奇给他带回来不少西夷的货物,以前也不是没见过,西夷进贡的也不少,但是进贡要是赏赐的,他付出的成本并不低,和宋奇所花的钱相比,那可要大多了。

“刘修说得对,无农不稳,无商不富,要想赚钱,还得做生意。”天子忽然来了兴致,转过头对贾诩说道:“你看在宫里办个宫市怎么样?”

贾诩一怔,连忙摇头道:“陛下,在宫里办宫市,谁来买啊?”

“不是要人来买,我就是想了解一下怎么做生意。”天子一挥手,不容置疑的说道:“事非经过不知难,不亲身去做做生意,又如何能知道应该怎么做?朕不能出宫去做个商人,那就只好在宫里试一试了。”

贾诩沉吟片刻:“陛下的用心是好的,只是臣担心此举恐怕会惹人非议。”

“非议?”天子一撇嘴:“朕有卢子干这位大儒主笔,还怕什么非议?再说了,事只论该与不该,只要是应该做的事情,就不能怕人非议。”

贾诩有些头大,他又试探了一句:“陛下,要想开宫市也不是件小事,是不是找几个精通商事的人来商量商量一下再办?”

天子点了点头,沉吟了片刻:“刘修有没有说什么时候回来?”

贾诩松了一口气:“他家里出了意外,估计得要一些时间吧。”

天子有些遗憾:“当此之时,他却不在洛阳,实在是个遗憾。其实朕还真想看一看,他平时总是巧舌如簧,要是参加了考试,能考成什么样。”

贾诩笑了。刘修那点儒学水平他还不知道吗,比他可差远了,估计是不会被录取的。不过,天子提到刘修时很器重,刘修就算不能通过考试,想来做官也不成问题的,更何况他现在已经佩了二千石的印绶,根本不需要考试。和他不一样,刘修有卢植这样的老师,谁敢怀疑他的儒学水平?又有几个人知道刘修虽然读过诗书,可是他对诗书的理解大多是离经叛道的。

不过,贾诩对天子提到刘修时的器重和自然而然的亲切非常羡慕,他印象中刘修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见过天子,天子却对他似乎相当熟悉,这大概就是神交吧。

“贾诩,司徒大人推荐你外任,你说说看,你想去哪儿?”天子忽然笑着说道:“是想去富一点地方,还是想衣锦还乡?”

贾诩沉吟了片刻,很诚恳的说道:“陛下,臣以为外放的机会应该先给那些已经在宫中为郎多年的人,新录取的这三百多人,还是先在宫中考虑一段时间较好。”

天子挑了挑眉,摇摇头,显然不同意贾诩的建议。贾诩没有再说什么,默默的跟在天子身后。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