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2 / 2)

葬明 寒风拂剑 6239 字 24天前

皇太极以大清皇帝的身份御驾亲征,可见的这一次他对入关之事可以说是势在必得,大清重将基本上都随行左右,诸军这时候也都跟着皇太极来到了山海关之外,于是皇太极当即便召集诸臣,开始商议下一步的行动。

对于多尔衮的请罪,皇太极根本就没有提,反倒是温言安慰多尔衮,好像对多尔衮十分信任一般,告诉多尔衮和多铎他们,不必为此事担心,胜败乃是兵家常事,谁也没有预料到山海关会发生这样的变故,也没有人预料到刑天军的人马来的这么快,居然放弃大明京师而不入,长驱赶来到了山海关,并且迫降了山海关守将吴襄,这是他们都没有提前预料到的事情,所以多尔衮和多铎他们不必挂怀。

于是多尔衮在大帐之中详细的说了一遍山海关的局势,告知帐中所有人,吴襄和他麾下的山海关守军眼下已经彻底倒向了大中军一方,并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然清洗掉了军中原本打算投效他们大清的那些部将,换上了一批他的亲信和倾向于投靠大中军的军将,再想说服吴襄和他麾下的明军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所以这个幻想完全可以不再考虑。

而且现如今刑天军的一路人马大致有两万人左右,也已和吴襄麾下的明军联合在了一起,进入到了山海关一线布防,大大增强了山海关一带的守军力量,使得山海关明军和刑天军的兵力总数达到了四万人左右(有点高估了他们的实力!)同时还有近两万民壮助战(也是以讹传讹,实际上在这个时候,也就是几千人就不错了!),所以下一步唯有强攻,才有可能攻下山海关。

这样的局面顿时让皇太极和建奴诸将都有点头疼,他们谁不知道山海关的厉害,虽说他们兵力强盛,远超过山海关明军和刑天军联军的兵力,可是对方却居于雄关之中,完全占据着地利上的优势,并且现如今已经是联合起来同仇敌忾来对付他们建奴大军,从内部瓦解他们,基本上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可是强攻山海关,就要死人,而且是死的人少了都不行,他们建奴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少,整个建奴族人划拉划拉现如今也不过二十万人左右,其中还有不少人的身份是有水分的,他们大军的主力构成主要是蒙古人、辽东汉人构成,还有一部分是随征的朝鲜人,这些人能卖命吗?

可是此次南下,他们最初打定的主意就是拿下山海关这个拦住他们数十年的大明雄关,破关进入到燕云之地,抢先夺占大明京师,造成既成事实,今后和中原新兴的势力大中朝分庭抗礼,效仿当年宋辽士气,抢占一个可以随时挥师南下的立足点,不再跟以前一样,每次南下入寇,都要走小路偷偷摸摸的入关捞一把,就撤回到关外。

屡次的入关行掠,让他们这些辽东建奴们都见识到了中原的富庶和宜人的气候,他们现在已经不满足于仅仅占领辽东一带的土地了,在他们看来,他们已经完全有实力也去中原分一杯羹,为什么他们建奴就要生活在辽东那些苦寒之地,而不能像当年他们的祖先建立起大金国那样,也统治中原呢?

所以这才是这一次皇太极调动这么多兵马南下的动因,而随征的那些建奴将臣们,也都是这样的想法。

甚至于包括像范文程、耿仲明、孔有德等这帮铁杆汉奸们,也都认为,建奴应该南下入关,取燕云和大中今后分庭抗礼,为下一步争夺天下打下基础,这帮铁杆汉奸很清楚他们自己的身份,既然已经当了汉奸,成了建奴的家犬,那么他们这汉奸的名声便无法洗脱,唯一堵住天下人嘴的办法,就是帮着他们的主子取了天下,靠着他们的主子的刀,迫使天下人不能骂他们为汉奸,所以他们愿意当马前卒,为建奴主子效力。

至于蒙古人那边不用说了,他们被建奴压制的没有办法,只有当建奴的走狗,虽然有点外心,但是毕竟他们蒙古诸部相互并不团结,所以在皇太极高压之下,他们也不敢不效力于建奴大军军前,何况每次建奴军入寇,他们也能跟着捞一点便宜,分一些奴隶财帛之物,所以只能跟着干了。

在听罢了多尔衮的话之后,这些各旗固山额真们于是都望向了皇太极,皇太极颇为无奈,时下的局势不是他原来预想的那面简单了,所有的事情都在吴襄投靠了刑天军那边之后,要重新推倒重来,再另行布置了。

于是皇太极便问计于他大帐之中的这些旗主们,于是这些旗主们自然少不了七嘴八舌的讨论一番,拿出他们的看法和建议,当然能提建议的也仅限于像多尔衮之类的那些建奴的旗主们,蒙古旗主和汉军旗的旗主,只有听着的份。

于是这帮建奴旗主们好一通争论,有人说他们大清军兵力雄厚,虽然眼下山海关一带明军和刑天军联手,但是兵力还是远不及他们,他们现在兵多将广,完全可以依靠着兵力的优势攻破山海关,一举将这些冥顽不化的守军给尽屠于山海关,夺取山海关之后,便踏平大明京师一带。

也有人提议眼下山海关一线防御增强,强行破关恐怕是不智之举,倒不如分兵,从其它地方破关而入,然后大军入关之后从背后两相夹击山海关,攻破山海关之后再谋攻打大明京师顺天府不迟。

更有人提议,分兵进击,从其它地方破关而入,直接直扑京师,弃山海关不管,料定明军和刑天军都不会坐视他们攻打顺天府,只能去京师寻求和他们对决,到时候山海关也就不攻自破,那时再谋取击垮他们不晚。

(这几天出去了,对于打赏朋友的答谢来的晚了些,对不住了!今日补上,特别鸣谢不开心胆小鬼、信离、勇敢1023三位弟兄的打赏!)

第四十章 皇太极的算计

皇太极坐在软榻上不时的擦一下鼻子,这厮可能是太过好色,怕满足不了后宫那些妃嫔们,于是进补太多,人参鹿茸这类上火的东西吃多了,这段时间开始时不时的流点鼻血,而且止不住,医官也看不出他得了什么病,总之这次出征一来,这一路上便时不时的会流鼻血,而且量还不小,怎么都没有办法彻底止住,皇太极只能一路走,一路擦,搞得他不胜其烦。

听罢了大帐中那些诸将你一句我一句的争论,皇太极也在脑子里合计,各种念头都在脑子里面转悠,渐渐的便有了一定的想法。

于是又等着众人商量了一阵子之后,皇太极便拿定了主意,很威严的坐正了身体,这厮是个超级大胖子,体重现如今已经有三百多斤了,整个肥的跟头猪差不多,坐在那儿如同肉山一般,但是却颇显威严,自从他继位之后,这手腕子玩儿的实在是厉害,先是夺了阿济格和多铎、多尔衮三兄弟的两黄旗,接着便开始猛折腾八旗诸部,又是分,又是合,后来废了阿敏和莽古尔泰,莽古尔泰暴毙后其同母弟德格类领正蓝旗,德格类又离奇暴毙,皇太极发动了莽德姐弟三人谋反案,吞并了正蓝旗,将正蓝旗和正黄旗混编后一分为二,组成新的正蓝和镶黄旗,由自己亲自统帅,从中还分出一部分牛录给豪格壮力,豪格的镶黄旗成了正蓝旗,总之折腾的这帮兄弟们无不胆战心惊,对他心生惧意,所以他这会儿确实很威风。

众人一见皇太极要说话,便都惊了下来,皇太极点点头道:“你们说的有道理,这山海关却是不太好打,但是不好打不能不打,毕竟此关不克,便如同一根鱼刺一般令我们如鲠在喉,所以放弃山海关不打不成!

但是仅仅只打山海关,我们这么多兵力放在这里,也用不上,倒是可以考虑分兵之计,从其它地方攻入关内,不管是这边打下山海关也好,还是打不下也好,两边只需一路人马攻入关内,那么此关也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现如今全军皆放在这里和守关的刑天军还有明军对峙,每日消耗的粮秣不计其数,所以分兵入关就粮以战养战,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皇太极说的一点不假,他这一次调动了这么多兵马南下,以他们大清国目前的国立来说,供应这么多兵马人吃马嚼,根本就支撑不了多长时间,而且近期由于刑天军掐断了运河的漕运,除了扼住了大明朝廷的脖子之外,同时也掐断了和他们建奴来往的大明商贾的货源,使得这些和他们勾结的大明的商贾们没法再朝关外运送粮食了。

虽说皇太极继位之后,缓和了关外汉人和女真人的矛盾,一定程度上恢复了辽东的农业生产,但是却还远不足以满足他们对关内各种物资的需求,刑天军的行动无疑也威胁到了他们的生存,这也是他这么急迫倾巢南下想要入关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这二十万大军堆在山海关到前屯卫这一带,每天的消耗之巨,是一个天文数字,其他人不考虑这件事,他皇太极可是要考虑这件事的,虽说出征的时候,这些旗兵们要自行携带一些粮食满足他们的需要,可是毕竟每个人带的粮食有限,他大清皇帝要负责供应兵将们吃喝,一旦没了粮食的话,他们大清的兵马也照样打不成仗,那么后果就将会非常的严峻,一旦到了粮绝之时,别说叩关而入夺取燕云之地了,恐怕维系他大清在关外的统治都会出现严重的问题。

蒙古人那边只是暂时性的被他压制住了,要是不给他们粮食吃的话,这帮蒙古诸部是根本不会再听他的调遣,至于那些汉军旗,虽然旗主们很听话,但是他们下面的人不见得就一定效忠于他大清国,只是眼下被迫跟着他们做事罢了,一旦看到了他们大清的虚弱,这些汉人又看到了大中军的崛起,那么保不准他们又会反叛他的大清国,投向那肖刑天的大中朝。

所以这一次他集结大军南下,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出了觊觎燕云之地以外,也是要为他的大清国的生存争取空间,如果半年之内他还拿不下燕云之地,并且击败大中军的话,那么他大清国上下恐怕都要饿肚子,辽东铁定会出现大饥荒,到时候他大清国恐怕就危险了。

于是这些建奴奴酋们听罢了皇太极的话之后,也纷纷点头称是,觉得皇太极说的不错,请皇太极拿个主意,下一步该怎么办。

于是皇太极考虑了一番之后,便令多尔衮和多铎继续领兵攻打山海关,除了他们两旗之外,还将汉军旗之中的镶黄旗、正红旗、镶蓝旗三旗汉军交给多尔衮统领,令镶蓝旗的李率泰、镶黄旗的刘之源、正红旗的吴守进等汉军旗主听从他的调遣,同时还令蒙古八旗中的两旗也归于他调遣,调集众多大炮,攻打山海关,务求争取早日打下山海关。

同时令阿巴泰和豪格率领一批人马,以阿巴泰为右路军元帅,分兵向西沿明长城一线寻求另外的入关之路,分兵破关攻入关内,分散明军和大中军的注意力。

皇太极是个很聪明的人,甚至可以说是有着远见卓识之人,在看到山海关的大中军出现之后,他便预料到了下一步将会有更多的大中军会赶赴山海关,那么一旦双方在这里形成对峙的话,长时间的僵持对于他大清国是非常不利的,那个肖刑天眼下已经打下了湖广、南直隶、浙江、四川等大明最富庶的地域,在应天府南京宣布建国登基称皇,建立了大中朝,那么他顺大运河北上,可以通过大运河将南方的粮食和各种物资源源不断的运往北方,所以他们有更坚实的物质基础,倒是他们大清这边,却只能依靠“贫瘠”的辽东之地,来供应他们大军的用度,长久僵持,最终只有他大清吃亏,所以他必须要尽快的入关靠着抢掠,来满足他大军的需要。

而且皇太极的心机很深,明知道山海关现如今不好打,但是他却还是让多尔衮、多铎他们去打山海关,明面上似乎是他对多尔衮十分器重和信任,其实背后还是在玩儿的花活,想要让多尔衮和多铎在山海关消耗掉他们麾下的两白旗的实力,今后省的有一天他皇太极嗝屁的时候,多尔衮跟他儿子豪格争夺大清的皇位,所以他这一招很阴,多尔衮接也要接,不接也要接,他皇太极就坐镇前屯卫,在多尔衮背后盯着,多尔衮只有在山海关死拼下去。

另一方面他令阿巴泰和豪格领兵从其它地方破关而入,很显然他知道其它地方要比山海关更容易攻破,这先入关的功劳,便不会落在多尔衮的头上,而且他让阿巴泰为正,他儿子豪格为辅,一旦失利的话,罪责在阿巴泰身上,豪格不会受到牵连,但是有功的话,豪格便可以分润到很大的功劳,今后对于稳固豪格在大清国的地位,无疑使有着很大的帮助的。

皇太极可谓是老奸巨猾之辈,什么都被他算到了,总之他就一个想法,既要入关夺取天下,又要想办法削弱多尔衮三兄弟的实力,令他们今后不会成为豪格继位的阻碍。

同时他还有一个非常险恶的居心,那就是对于这些汉军旗的汉人们,其实皇太极也并非就是对这些汉军旗非常信任,那些旗主们还好说,他们没有回头路可走了,这些年来,他们跟着他爹野猪皮和他,屠杀了不少的汉人,回头是不可能了,但是谁保得住他们手下的那些汉人兵将们,就会也一点异心也没有呢?

这一战皇太极虽然认为他成算很大,但是战争这种事情,有时候跟赌博也差不多,不见得次次他们建奴这边,都能打胜,如果一旦这一次他们失败的话,那么这些汉军旗之中的汉人便是很大的隐患,包括那些蒙古人在内,都不会再安安分分的听他们建奴的调遣了,所以他要提前防着这一点,尽可能的先消耗掉这些蒙古人和汉军旗的汉人们,让他们为建奴冲锋陷阵,死光了的话,只要能打胜仗,那么他可以想要多少就要多少,随时可以再重新补充起来这些汉军旗,蒙古人那边,在他看来死光了才好,省的他们不安分!但是一旦打输了的话,这些汉人和蒙古人反正也死的差不多了,一旦他们有异心的话,到时候也好收拾他们。

所以皇太极看似简单的安排,却将所有人都算计了进去,总而言之,他做好了所有的准备,一方面他要继续巩固他和儿子豪格在大清国之中的地位,削弱多尔衮三兄弟的实力,另一方面他也要将燕云之地拿到他们建奴的手中。

第四十一章 激战山海关

多尔衮岂是笨蛋,听罢了皇太极的吩咐之后,立即便猜出了皇太极暗地里面见不得人的那些想法,但是眼下他皇太极是大清皇帝,为了大局他多尔衮也不能说不,更何况皇太极手中现在的实力,要超过他和多铎手中掌握的两白旗的实力,经过这么多年来,皇太极一再的分化,他和多铎手中的两旗实力,已经被大大的削弱了,即便是他想要作反,现如今也不是皇太极的对手,还可能成为整个大清的公敌,所以他明知这是皇太极给他下的毒药,也没法不捏着鼻子喝下去。